新闻资讯

风口上的“氢”:氢能的战略与商业化实践

2022年6月24日

近日,雄韬股份副总裁陈宏受邀出席由凯旋创投联合国家绿色发展基金、36氪旗下36碳频道主办的《风口上的“氢”:氢能的战略与商业化实践》线上研讨会,与众多行业专家领袖,探讨氢能的现状、商业化情况以及发展趋势。

2022年3月23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氢能产业发展长期规划(2021-2035年)》。重点围绕氢能产业发展规划,对于氢能的战略定位有了更加清晰、更加宏观的表述,也明确了氢的能源属性,明确氢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之一,是战略新兴产业的一个重点方向。



以下为演讲实录

国产化替代值得关注

随着能源转型需求的不断提升,氢能已然成为各国家和地区绿色竞赛的新宠。对于国内氢能产业的发展,陈宏认为,除补贴驱动的技术赛道外,行业伙伴可以更多关注非补贴市场,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同时我们应该看到,研发国产化替代技术的企业,往往时间成本和资金投入非常巨大,他们会全力投入研发,更需要补贴支持和市场关注。

这些都是国家支持的,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带动氢能真正的结合优势场景应用更好发展。

行业发展需要无形之手助力

氢能产业从制、储、运到最终落地应用涉及的链条非常长。每个环节都会影响到行业发展的走向。比如氢气价格、加氢站,以及场景的应用都需要得到关注。

氢气价格

国家政策把氢作为能源产品,有利于氢气的管理与成本降本,是很大的进步。如果把氢归类为危险品,氢气的价格永远也降不下来。

应用场景

氢能的场景应用优势主要在于重载、低温、长续航,最终还是要关注在客户买得起用得起的商业化市场,而不是简单的看补贴多少或是补贴的性价比。这是锂电走过的弯路,需要汲取经验。

和而不同、百花齐放才是健康生态

陈宏认为,未来技术的发展,国产化是必经之路,但目前国产化没有完全跟应用相结合。关于技术的突破,最终还是要应用到场景上。希望未来大家一定不要走同质化道路,可以从不同应用场景切入做设计,能成长为不同领域的龙头。

另外,虽然目前一直在提国产化,但没能完全实现,大部分产品的使用量还没达到批量的量级。举个例子,不同的膜电极厂商在设计理念上就有区别,可能没法通用。再就是真正批量生产的质量控制的可靠性还存在一些差异。

从系统角度讲,从最早控压机、加湿器都是进口的发展到现在,一些做控压机的厂商的零部件也都在国产化。未来,可能更有突破的还是在氢瓶这一块,氢气的大规模应用,35兆帕和70兆帕的储存量差了将近一倍。国家现在还没掌握外面碳纤维材料这一块的技术,虽然也在做一些突破,但未来依旧有很长的路要走。

目前,氢能产业各环节都有积极的研发投入和应用探索,可以预见,氢气整体成本将持续降低,产业规模化步伐将不断加快。雄韬氢能作为行业先行者,始终抱持智慧能源服务世界的初心,未来,我们将持续发力,为能源转型贡献雄韬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