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新闻中心

新闻资讯

武汉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基地咨询委员会调研雄韬氢能产业园

2019年4月30日
4月28日,以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主任周济、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钟志华等院士专家为代表的武汉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基地咨询委员会以及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领导李林等组成的调研组前往雄韬氢雄产业园调研。雄韬氢雄CEO熊云、副总经理刘金虎、总经理助理王从林等接待,并对公司发展现状及规划进行了详细介绍。
熊云向调研组介绍发动机车间
调研组考察了雄韬氢雄发动机生产车间及测试中心。熊云介绍,该车间半自动化产线为雄韬氢雄自主研发设计,目前日均可完成50套发动机系统的生产组装,年产能达10000套。组装完成的发动机将在测试中心进行测试,测试合格后运往主机厂客户方进行装车。目前,装载雄韬氢雄发动机系统的燃料电池公交车,已分别有20台和50台在武汉、大同两地展开示范运营。
熊云向调研组展示燃料电池发动机监控系统
燃料电池公交车试乘
车间考察结束后,调研组试乘了装载雄韬氢雄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的271路公交车。据悉,该燃料电池公交车正在武汉市汉南区示范运营中。
调研组试乘武汉燃料电池公交车
调研组与雄韬氢雄团队交流
试乘返回后,熊云向调研组汇报了公司在氢能产业方面的发展规划。雄韬集团已在氢能产业链上完成了闭环布局。作为其氢能事业部,雄韬氢雄成立一年多以来,已在45kW和60kW两种功率的燃料电池发动机研发上取得突破,并合作完成了五项氢能燃料电池车的公告。未来,雄韬氢雄将挑战更高功率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的研发,积极探索氢能新兴产业的发展思路,大力推广普及氢燃料电池相关应用。
针对调研组关注的目前中国发展氢燃料电池存在的最大技术瓶颈以及其关键零部件或环节是否受到限制,熊云表示:目前中国氢燃料电池的发展已不存在技术方面的瓶颈;受限环节在于制氢、储氢、运氢、加氢技术与法规,以及燃料电池系统上下游产业完整性及规模化量产。目前,由雄韬集团投资建设的武汉市首座加氢站——日加氢能力1000kg的汉南加氢站已竣工;由雄韬氢雄自主研发的燃料电池发动机已具备量产条件。作为氢能产业推进的深度参与者,雄韬氢雄期望省、市政府完善配套氢气储运及供应的规范及政策,构建完整的氢燃料电池系统产业链。同时,雄韬氢雄将不断完善升级自有产品及技术,向大规模量产及大批量投入市场的目标迈进。
调研组对雄韬氢雄在推进燃料电池发动机国产化中做出的努力给与了充分肯定,并鼓励雄韬氢雄坚持自主研发,掌握更多核心技术,蓬勃发展。
熊云向调研组汇报公司现状
武汉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寄望
湖北省武汉市是全国最早开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推广应用的城市之一。为打造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的汽车产业集群,政府特邀数十位专家院士及研究人员等成立武汉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基地咨询委员会。氢燃料电池是新能源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之一。以2019年初首座加氢站落成及氢燃料电池公交车投入示范运营为契机,湖北省、武汉市及开发区政府计划着重培育一批燃料电池汽车领域科技创新企业。此次对雄韬氢能产业园的调研活动,体现了委员会对氢燃料电池发展的重视。今后,在政府领导及专家学者的关心与支持下,雄韬氢雄将不断攻坚,为省、市、区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战略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调研考察合影留念
附:武汉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基地咨询委员会调研考察团名单
(一)专家院士名单
周 济 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名誉主席团主席
陈清泰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
钟志华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院士
段正澄 华中科技大学,院士
胡正寰 北京科技大学,院士
刘经南 武汉大学,院士
冯记春 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首席研究员
张相木 工信部装备司原司长
陈 虹 吉林大学,教授
朱德权 清华大学工业开发区研究院,副院长
张永伟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秘书长兼首席专家
(二)院士专家随行人员名单
高柯夫 武汉大学
郑振华 北京科技大学
刘小诗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常务副秘书长
梁晓捷 中国工程院一局,副局长
胡 楠 周济院士秘书,副处长
印小晶 中国工程院办公厅
江 媛 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中心,高级经济师
谢冰玉 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湖北研究院,副院长
刘 畅 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湖北研究院,项目主管
(三)课题组成员
范红忠 华中科技大学创新发展中心,教授
邢 斐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刘晓龙 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主任
葛 琴 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主任助理
苗仲桢 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博士后
赵丽萌 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项目助理
孙艺洋 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项目助理
宫 洵 吉林大学,博士后
张岳韬 吉林大学,博士生
王姗姗 吉林大学,学术秘书
陈志成 吉林大学,博士生